您选择的条件: 赵 欢
  • 贵州黄壤小白菜生长、品质、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究不同新型肥料对贵州省酸性黄壤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同时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施用的新型肥料产品, 以贵州酸性黄壤为基础,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 不施氮肥)、西洋 复合肥(常规施肥)、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4 个处理, 研究了新型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可显著增加小白菜播种后34 d的生物量, 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鲜重分别增加4.16%和22.28%, 干重分别增加41.55%和62.35%; 施用新型肥料还可以改善小白菜的营养品质, 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保水型功能性肥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18.61%, 而还原性糖、Vc 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25.74%、130.95%和16.91%; 而稳定性缓释肥则使硝酸盐、还原糖和Vc 含量分别提高26.68%、15.35%和50.00%, 但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较常规施肥相比降低14.43%; 而且新型肥料还增强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 以及蒸腾速率Tr), 其中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小白菜光合能力最佳, 且气孔因素是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施用新型肥料小白菜对氮素的吸收显著增加, 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新型肥料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FPN)、生理利用率(PEN)和表观利用率(REN)平均分别为48.30 kg·kg1、59.85 kg·kg1、95.46 kg·kg1 和52.79%,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尤其是氮肥表观利用率达66.66%。此外,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小白菜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以及蒸腾速率Tr 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说明提高小白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 和Tr 可以增加小白菜产量; 同时小白菜叶片氮含量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r 值分别为0.937 和0.978, 表明增加小白菜叶片氮含量可以提高小白菜对氮肥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 新型肥料对贵州酸性黄壤上小白菜的生物增产效应以及光合特性提高等效果显著, 可为将来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不同畦长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讨畦长对冬小麦耗水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冬小麦品种‘科农2011’为试验材料, 在2014—2015 年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生长季, 畦宽为5 m 条件下, 设置4 m、5 m、10 m(农民习惯畦长)、50 m、100 m 共5 个畦田长度, 各处理均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用塑料软管从机井口引水到畦首灌水, 塑料软管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灌水量, 用秒表计量灌溉用时, 研究不同畦长处理对冬小麦水特性、灌溉定额及灌溉用时、畦田内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差异、籽粒产量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畦长增加, 灌水量和总耗水量逐渐增加, 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 籽粒产量虽逐渐增加,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储水消耗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畦长增加逐渐降低。与农民习惯的畦长10 m 相比, 4 m 畦长处理的灌水量减少34.50%, 多消耗深层土壤贮水58.92 mm, 总耗水量降低1.61%,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5%, 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1.96%, 次灌溉用时减少42.75%。100 m 畦长处理在产量没有显著提高的基础上, 总耗水量增加9.58%, 灌溉水增加38.08%,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9.88%, 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26.20%, 次灌溉用时增加65.61%。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灌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4 m畦长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优畦长处理。

  • 播期、播量对旱作小麦‘小偃60’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在旱作条件下, 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 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 自10 月15 日至11 月14 日, 每6 d 设置一个播期, 共设6 个播期(T1~T6), 设播量不变(B1)和逐期增加播量(B2)两个处理: B1 为 300 kg·hm2, T1 到T6 播量相同; B2 为随播期推迟播量逐期增加, 每推迟1 d 增加7.5 kghm2, 各播期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 (T1)、345 kg·hm2 (T2)、390 kg·hm2 (T3)、435 kg·hm2 (T4)、480 kg·hm2 (T5)和525 kg·hm2(T6), 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下‘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随播期推迟, 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推迟, 全生育缩短; 播量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2)随播期推迟, 出苗率和单株成穗数逐渐降低; 播量增加, 基本苗及穗数提高。3)随播期推迟, 株高和生物量降低; 播量增加, 生物量提高, 株高无显著变化。4)随播期推迟, 籽粒产量下降; 逐期增加播量后, 11 月2 日前籽粒产量可达6 600 kghm2 以上且无显著差异。5)若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 前4 个播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 皆达29 kghm2m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小偃60’是一个播期宽泛的品种, 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 但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通过增加播量, 提高群体(穗数), 可以获得与适时播种相近的产量, 播量与播期推迟天数的理论关系为y=0.368 2x2+1.193 9x+316.7 (R2=0.983 9)。